《植物学报》
本文主人公钟扬
2019年2月18日,著名生物学家钟扬被评为“感动中国年度人物”,并获封“时代楷模”称号。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他,参加工作后与同事张晓艳相恋。为了生态学研究,钟扬在西藏高原累计奔走50万公里,和团队寻找到4000多万颗植物种子!但他留给家人的时间却少之又少。钟扬曾和妻子约定:两个双胞胎儿子15岁后,由他管。谁知他却永远失约了……
荷花清香中相恋
1964年,钟扬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市。1979年,15岁的钟扬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,主修无线电电子学。
1984年,钟扬毕业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,当时研究所急需计算机人才。同时分配来的,还有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植物专业的张晓艳,她初期的工作主要是研究荷花。但所里还交给这位上海姑娘一项任务:钟扬是植物学的门外汉,她要“一对一”地负责传帮带。
荷花养在一个个陶制大缸里,张晓燕每天在不同时间观察它们的形态,测量各种数据,找出规律性,做出精确的分类,然后再把数据送到钟扬的计算机室。钟扬的工作是将植物学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相结合,这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。
从那时起,钟扬一边工作,一边抽空到武汉大学生物系听陈家宽教授的课。
所里有16个特色植物专类园。在植物的浓浓绿荫中,两人一起工作很愉快,张晓艳觉得钟扬率真、热情,钟扬觉得她模样有点像电视剧里的林黛玉。清晨的曦光中,傍晚的红云下,他和张晓艳一起研究分析荷花,完成了一篇篇科研论文……
在对植物的深入研究过程中,钟扬深切地感悟到:“一个基因可以为一个国家带来希望,一颗种子可以造福万千苍生。”他对植物学越来越痴迷,而在不知不觉中,钟扬与张晓艳一天不见面,彼此心里就空落落的。他们在荷花的清香中恋爱了。
1988年初,两人携手步入婚姻。1992年,钟扬到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,不久张晓艳也受派来到这里,他们做研究,攻读博士。回国后,钟扬创建了计算生物青年实验室,被任命为主任。
1996年,他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。次年,33岁的钟扬担任了武汉植物研究所副所长,是中国科学院系统最年轻的副局级干部。
2001年春,钟扬被调入复旦大学当教授,既搞科研又搞教学,承担重建复旦生态学科的重任。张晓艳被调到同济大学任教,回到了父母身边。
2002年9月9日,张晓艳生下一对双胞胎儿子。钟扬给他们取名云杉、云实,有个研究生贴出告示:“钟扬教授和张晓艳博士的遗传学实验取得巨大成功。”38岁时,一下来了俩孩子,钟扬觉得很幸福。
生命的另一半交给西藏
搞植物学经常需要去野外考察。2001年8月,钟扬组织了一次6个人的西藏之行。高原,瑰丽和危险相伴相生。当车辆开到海拔4900米的高原湖泊羊卓雍措时,钟扬脸色发白,晕眩、恶心、头痛……可是接下来,他看到的却是不断的惊喜!
西藏是一个神奇的植物王国,高等植物有5000多种。高高的巨柏、山坡上的江孜沙棘、大花红景天……在世界大部分地方都陷入生态危机时,西藏却有这么丰饶的植物资源,钟扬像发现了新大陆。
钟扬团队寻找和采集植物种子
回到上海后,钟扬对妻子感叹道:“青藏高原,我去晚了,西藏的植物资源太丰富了!”
2002年春,钟扬再次来到拉萨,直奔西藏大学。藏大的理科加起来只有6位教授,植物学学科无专业教授、无博士学位老师、无国家科研课题。钟扬想帮藏大培养人才,更希望在藏大多培养一些硕士、博士生,“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。”刚从挪威大学获生物硕士学位的扎西次仁,成了他第一个博士生。他们沿雅鲁藏布江两岸跑了三年,把3万多棵巨柏登记在册,对它们的野生种群一一标记分析,历史上首次摸清了西藏巨柏的家底。藏大的学生特别喜欢他,他讲课激情澎湃,上起课来风趣幽默,学生们觉得这位来自上海的名教授太酷了!
自此钟扬成了援藏干部,每年有一半时间在上海,另一半时间在西藏。
每年5月,西藏千千万万的植物花朵如诗如画,是植物学家的天堂。每年这个时候,钟扬都要亲自上高原,带领团队寻找和采集植物种子。他制定了长期的种子采集计划:沿着海拔2000多到3000米的地带,搜寻植物种子。因遗传间的杂交问题,规定两个样本间的空间距离不得小于50公里。一天走800公里,每走过50公里,看见一个种子赶紧收集几颗,再开车去另外一个点,每个样本要收集5000颗种子。